RSADC | 仙湖杂谈第六期:如何看待我们眼前的世界,我们如何身处其中
10月23日,余热徘徊、清风徐来,仙湖杂谈在秋意渐浓的氛围中迎来了第六位嘉宾——宁文涛学长,为我们分享自己的大学学习和创业经历。
作为2016年入学港中深的第三届学生,文涛学长在描述校园环境变化时颇多感慨。从“无有”到“确有”,从校外借宿到书院林立,从师生共话的交流模式,将回忆的碎片拼凑、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开放、平等、自由的新世界雏形。
文涛学长认为,主要的痛苦来自从学校到社会的生存环境转变(transition)。他以己身过去持有观念的受挫为例,提示社会和校园之间存在依从规则发生根本性改变的隔阂。在他的认知体验中,虽然意识到前者是后者的“温床”和“衔接”的过程是痛苦的,但这是成长不可避免要经历的顿悟。
除了对社会人身份转变的“排异反应”之外,文涛学长认为另一增加大学生精神负担的源头是入侵的内卷文化。他用“存量竞争”比喻近年来渗透各高校的“GPA狂热“,并表达了自己对成绩的思考:如果GPA只是我人生的副产品,成绩能满足心理期待其实就足够。比起从众盲目刷分,更应该找到并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和内在自我(inner self)。
他对“庸俗”(或不甘于“庸俗”)的理解则包含了对近几年核心为“市场经济、赚钱、客观统一标准衡量主观个体”的旧日主流叙事无以为继、新的叙事尚未诞生的隐忧。2019年以来,疫情、国家外交关系(或产业行为带来的外交变化)和社会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协同影响社会外部环境变化,进而引起学校生活方式改变:相比18-19年倾向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,今天身处“本科生就业难”大背景下的学生更多会选择在毕业后继续深造,利用升学延后进入社会的时间,同时希望在此期间找到适合的工作。
最后,学长通过分享自己对区块链行业的认识进而提出了“修炼”概念。一是修炼长远目光;二是把“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”的过程作为一种修炼;三是意识到年轻是非常重要的资产。要有能力识别他人传授经验的对错,借此修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反从众心理。要在冷遇中保持对你所做事情的热忱,向内探索你的价值,意识到自己擅长的究竟是什么,而后删繁就简、斫去分岔、成长;同时也寻求外部的帮助,建立更大的联系、更大的脉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