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ADC | 世说新语第二十期:破“卷”的长征
本期世说新语活动,学勤宿生会很荣幸地邀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经管学院助理教授张成龙教授。张成龙教授与同学们围桌而坐,用轻松幽默的话语引领大家思考“内卷”现状及我们应如何应对,给学勤的小精灵们带来启示。
1.“内卷”的起源
张教授从康德与莱布尼茨的争论开始,引出演化与内卷化的分别,进而通过毛利人使用颜料化妆与爪哇农业内卷化的例子,生动地阐释了内卷形成的原因。而“内卷”这个词在年轻人中的大火,却是自2020年某论坛上一则吐槽课业难度过大的帖子开始的。这也正是当今多数年轻人面临的问题:竞争加剧,狼多肉少,我们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却只能得到与曾经相同甚至更低的回报。
2.衡量“内卷”
可是对于“内卷”,人们也莫衷一是。当有人认为当今社会内卷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严重时,也有人持反对意见,觉得内卷在任何时候都是同样的。我们究竟该如何衡量“内卷”呢?对此,张成龙教授表示,内卷是非指标性的东西,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行评估,但最终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。内卷的程度更多取决于我们的感受,而其他如竞争程度、赛道数量等指标,只能是辅助因素。
3.破“卷”的方式
“内卷”作为一个社会问题,它的解决必不能一蹴而就,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调整竞争机制,创造发展机会,通过多个赛道增加外部选择的效用。而处于“内卷”之中的我们,应当调整自己的心态,探索不同的人生路径,积极与他人沟通合作。信息网络等新兴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可能,也不可避免地传播了焦虑情绪。我们应学会善用技术,打破“内卷”,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。
尾声
在张成龙教授与同学们的亲切交流中,我们共同分析“内卷”的困境与破解之道。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现状,但至少可以改变自己,避免或减少“内卷”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。在期末即将到来之际,张成龙教授的讲述也缓解了同学们的压力,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挑战,走出自己的长征。